自然科

 

物理
 
化學
     
 
生物

大王椰子
(
棕櫚科)

小葉厚殼樹
(
厚殼樹科
)
木棉
(
木棉科)
咸豐草
(
菊科)
菩提樹
(
桑科)

 

大王椰子(棕櫚科)

Roystonea regia (H. B. K.) O. F. Cook

別名王棕

產地:原產地中美、古巴、牙買加、巴拿馬

特徵:

1.常綠大喬木,全株可高達約20公尺,樹幹直立、無分枝、光滑,側枝水平輪生平展
2.
葉頂生,一回羽狀複葉,葉長約3公尺,葉柄具鞘
3.
佛焰花白色或乳白色,花軸約有90公分長
4.
果紫色,長橢圓形

特性

  1. 台灣現有棕櫚科,以其樹型最高大。幹平滑,有環紋,中央部分稍肥大,葉為羽狀複葉,叢生於樹幹先端。
  2. 花雌雄同株,肉穗花序著生於葉鞘下部,春、秋兩季以播種法行之。

 

小葉厚殼樹(厚殼樹科)

Carmona microphylla

1.          別名:福建茶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產地:廣東、海南及台灣低海拔地區。

3.          性狀:常綠小灌木。葉互生,倒卵形,鈍頭,
全緣或鈍齒緣,殆無柄。聚繖花序腋生,具 2-3
朵花;萼裂片線狀;花冠白色。核果,球形
,熟時黃紅色。

4.          葉:單葉,互生,幾無柄,無托葉,葉形為倒卵形或卵形葉,葉質感粗糙、革質,葉基下延,葉端鈍或銳尖形,葉緣為全緣或先端具少數鈍形缺刻,上表面被短硬毛,下表面淺色且被多數剛毛,葉色濃綠具光澤。

5.          花:單出,聚繖花序,腋生或頂生,花小不明顯,聚短小花梗,花冠鐘形,花瓣白色,花瓣數5,單瓣,花期3月至5月。

6.          果實:核果,球形,成熟時呈黃色或紅色。

7.          種子:1粒。

8.          繁殖方式:播種、扦插法、高壓法。

 

木棉(木棉科)

Bonbax ceiba

1.         別稱:班芝樹、攀支花

2.         原產地:印度

3.         外型:落葉大喬木,主幹直而挺拔,枝椏水平伸展自然分層呈傘形,樹幹灰褐色長瘤刺,刺並不尖銳,長成老株後,瘤刺會自動脫落,變成灰白色的樹皮。

4.         葉:掌狀複葉,互生,小葉五至七葉。

5.         花:春季新葉長出前開花,盛開時不見一片葉子,花朵大而美,花色為橙紅色,花瓣五片,向外微捲,呈肉質性。

6.         果實:果實拳頭大,內有種子多數,橢圓形,密被棉花,成熟後裂開,棉絮潔白柔軟,隨風飄零四散,種子也因此可以傳播。

7.         花期:2-3

木棉植株

 

咸豐草(菊科)

Bidens pilosa L. var. minor (Blume) Sherff

1.         別名:

同治草、赤查某仔、小白花鬼針、婆婆針、赤查某、鬼針、南草、含風草

2.          原產地:
原美洲,目前是美洲、北非、南亞的常見雜草。

3.          生長型態:
一年或短暫的多年生草本,莖可達1.5公尺高。葉對生,粗鋸齒緣;頭花頂生或腋生,徑可達3公分,舌狀花白色;瘦果黑色,具芒狀冠毛。

 

菩提樹(桑科)

Ficus religiosa

別稱:印度菩提樹、思維樹、   畢缽羅樹

原產地:中國南部、越南 、泰國 、印度

特性:

1.      外型:落葉喬木,株高10-20公尺,全株平滑,樹幹粗而直,成波狀圓形樹冠,非常優雅。

2.      葉:葉互生,全緣,表面光滑,深綠色,呈心形或三角形,廣卵形,新葉紅褐色,長葉柄心形的葉子,在尖端處常有長長的尾巴。

3.      花:夏季七至八月時,枝幹上常有兩兩並生的扁球形突起,即為菩提樹的隱花果,剖開觀察,可見內含許多顆粒狀的小花。

4.      果實:隱花果無梗,腋生,成熟後表面會呈現許多暗紫色的斑點, 並自然掉落。

用途:庭園樹、行道樹、綠蔭樹,隱花果供藥用

 

 

 

 

(心型葉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