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上一頁

審題常犯的錯誤

 

「審題」就是仔細看清楚題目的含義,因為徹底瞭解題目,才知道該寫甚麼。如果沒有看清楚題目所指為何,就冒然動筆,那寫下來的文章就不免會出現以下缺失。

 

壹、文不對題

如果審題不清,看錯題目,甚至把題意曲解了,以致把握不住題目要求的範圍、重點,那麼,寫出來的文章就會出現文不對題的毛病。例如<我的第一位“老師”>,這個題目的難點是對“老師”的理解。文題中的“老師”加了引號,不是指以教育為職業的人,通常應是自己的父母。但是要跟<我的爸爸><我的媽媽>相區別,應該從爸爸或媽媽作為啟蒙老師如何在學習上、思想上教育自己的角度寫,而不能把父母如何在生活上關心、照顧自己作為重點。

貳、忽略題眼

所謂「題眼」,就是題目中揭示的中心思想或者表明感情色彩的詞。所以,也有人把「題眼」叫做「關鍵詞」。抓住了「題眼」,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點。

在審題上常見的毛病是忽略題眼,搞不清題旨,以致造成文章的內容所要表現的中心與題目分離。例如<課後>這個文題,與它相近的文題很多,容易根據思維定勢隨便記一次球賽、一次大掃除、一次野炊等,寫成「課間」「課餘」「課外」。審題時要注意其題眼在「後」字,課後是課中的延續和發展。因此,所有事件的起因最好在課中,經過和結果在課後。

參、以偏概全

「以偏概全」是審題過程中常出現的毛病。譬如<記一次運動會>這個題目,是要求我們先寫一次運動會的整個場景,再側重寫一、兩個典型場面,作到點面結合。可是有的同學往往忽略了這一點,而寫成<一次跳高比賽>或者<一次接力賽>,這就叫「以偏概全」。

肆、失掉聯繫

文章的內容與題目是否一致,即文題是否相符,這是檢查一篇文章的重要標準。作文時出現文題不符的毛病,常常是由於審題不仔細,沒有抓住事物間的聯繫而造成的。如<我和班級>要求寫「我」與「班級」的關係,「我」怎樣為班級爭光,班級又怎樣關心和幫助「我」。又如<勤能補拙>就不能只談「勤」的可貴,還要談它能「補拙」的功效。